吕金来:无和有的悬念
- 作者:
- 安徽新天源建设咨询有限公司
- 最后修订:
- 2020-10-29 15:49:56
摘要:
记得公元2000年的那年,即十几年前的某一天,在电视上看到德国的高速公路发生了严重汽车追尾事故,相隔没有多长时间,又看到报道讲:德国有一位科学家,制造出一辆“无人驾驶汽车”,应用了先进电脑技术,能扫描路况的障碍物,以每小时十五公里的时速行驶。当时,我联想后就写下了一段日记,标题为:“人有我们也要有,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”,可是这篇日记已丢失了。
记得当时日记写的大概内容是这样:我国高速公路起步比较晚,目前汽车也没有发达国家人平均数量那么多,高速公路汽车追尾事故也少有报道。不过,随着经济快速发展,在不远的将来,将会赶超发达国家的汽车总量。那时,高速公路的汽车追尾事件是避免不了的。问题的是,我国在近代史上,科技发明创造确实落后于西方国家,汽车飞机,以及高速公路的先进技术都是引进、模仿而得以制造出来的。那么,目前我国汽车的制造业从技术上已经模拟得相当先进了。当然,还有一些相对更先进的技术得摸索着追赶。
不过,引进和模仿而赶上国外先进技术,并不等于我国汽车技术有重大突破。有些技术确实“还得摸索着追赶”,有一些小技术就应该有所改进了,不要老是以“引进和模仿”为“自豪感”。犹如,从外国发明汽车至今,汽车与汽车在行使之间的安全提示,就是设置在前后“四盏灯”和一对喇叭,根本没有多大改进。按照目前我国的制造技术,就不能突破外国的技术圈圈,提前改动一下吗?
就前面讲到:德国科学家能制造出“无人驾驶汽车”,我们一时无法引进和模仿,但可以从现有技术上,再加上“电脑”技术对面前的障碍物进行扫描,并能使用“无线”、“红外”等飞机使用的先进技术,作为汽车发射本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参数,如车速、车道、转弯、超车请求等等,还能及时接收其它前后左右车辆的信息参数。做到在没有完全由“无人驾驶”的技术情况下,人眼观测路况和同时从仪器显示信息中了解路况的第二代“模拟技术”。这样,也许就是向今后全自动“无人驾驶”技术再迈开关键的一步。
将来,在汽车“无人驾驶”时代时,很可能会在公路两边再加上接受汽车发出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仪器,来指引汽车安全行驶,如转弯的弧度,上下坡的坡度,汽车之间相互距离,各车的车速,各车的车道情况,以及天气气象等等。所以,对于驾驶员就能及时观察、了解和感知远距离的路况是最重要的,安全指数就高了,“追尾”就能减少和避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