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永全:评赖柏林先生的“地球膨裂说”
- 作者:
- 安徽新天源建设咨询有限公司
- 最后修订:
- 2020-11-03 10:46:44
摘要:
看了赖柏林先生在本栏目发表的70多篇文章,其理论基础就是自己提出的“地球膨裂说”。其实,地球的变化规律是:收缩是地球变化的主旋律,膨裂是地球收缩过程中的插曲,膨裂是为收缩做准备的,即膨裂是收缩的前夜。也就是说,地球膨裂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客观事实,但是不是地球变化过程的主要方面,更不是变化过程的全部。可见赖柏林先生的地球膨裂说,应该说是抓住了地球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,抓住了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枝节、次要方面。所以赖柏林先生的地球膨裂说,一定也能解释一些地球变化过程中的现象,能对地球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、短暂的变化现象解释,但是绝不是抓住了地球及自然变化的规律。
首先,我们先从对地球膨裂说的感性认识来分析,膨裂后,尤其是“裂”后,即裂后的地球如何变化?一定是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积聚、收缩。所以地球的变化规律是:根据万有引力规律,引力是“走”最短距离。所以地球的平均半径在减小,并且地球的形状越来越趋于圆形。
其次,我们从地球变化的本质规律来分析,地球由于自身的辐射质量、半径、密度在减小,密度在增大。我在本栏目发表的《地球的质量、半径在减小,而密度在增大》一文中指出,辐射使地球的质量减小,但是密度在增大。因为:辐射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由于能量的交换,使得一些粒子对相互绕转速度变小、绕转半径变大、质量变小(速度是质量大小的量度)、密度变小,引力变小脱离母体向外部空间传播;根据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推测,相反地必有一些粒子对相互绕转的速度变大、绕转半径变小、质量变大,密度也变大和母体的引力变大,收缩在物质内部。也就是说,密度变小的微观粒子发射到外部空间,密度变大的仍在物质内部,所以说由于辐射,不仅是地球的质量在减小,密度在增大,所有物体都会由于辐射质量在减小,密度在增大。辐射的本质就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相互作用,发生能量、质量的交换,质量、密度变小的粒子辐射到外部空间,质量、密度变大的粒子仍留在物质内部的变化过程。这一点,可用以观察到的恒星的变化来证实,我们知道:恒星最后变成中子星的客观事实——中子星的质量、体积虽然没有原恒星的大,但是密度却变得很大。
第三,假设地球膨裂后没有由于引力的作用,再一次积聚。而是地球的一部分脱离了地球的吸引,即不能由于本身的吸引将其再一次积聚、引“回”。但是这种情况,地球的半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,那就是地球的半径、质量明显都变小。
综上所述,地球的膨裂是地球的半径、质量都变小的运动环节。地球变化的主旋律是半径、质量都变小,地球半径变大(膨裂)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插曲,地球不会一直膨胀下去的。所以说,我们对待赖柏林先生的地球膨裂说应该是:既不能全盘否定,更不能以点带面、以偏概全,过分地夸大赖柏林先生的地球膨裂说。
欢迎广大网友及赖柏林先生质疑、探讨,我们一起努力!
参考文献:本栏目发表的《地球的质量在减少》、《地球的质量、半径在减小,而密度在增大》、《量子力学波包新解》